文章
淘宝京东AI导购实测:谁才是最懂你的购物搭子?

淘宝京东AI导购实测:谁才是最懂你的购物搭子?

2025年10月29日 18:46·36kr

AI
淘宝
京东

双十一的购物战场上,不只价格在卷,AI也在“卷”。

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上线智能购物功能,从淘宝的“AI万能搜”到京东的“京言AI助手”,AI正在接管我们的搜索、比价与决策过程。它们有的擅长“种草”,有的更注重理性分析,也都有各自的“幻觉时刻”。

《IT时报》记者体验了一轮这些AI功能——看看谁更懂你的购物习惯,谁更靠谱,也看看AI能不能替你做决定。

AI万能搜

淘宝版DeepSeek,能种草也有“幻觉”

AI万能搜的使用体验像“淘宝版DeepSeek”。在淘宝首页,点击搜索栏进入后,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选项——AI万能搜。

比如先问它,“想去东南亚某地旅游,行程包括爬山和去海边,需要准备哪些东西?”几秒钟后,AI生成了一份详细的出行清单,分类清晰,包括户外装备、防晒用品、实用配件等。更方便的是,在回答中点击蓝色关键词,就能直接跳转至搜索结果,便于你选购相关商品。

紧接着,记者又试着问了一个问题:“能推荐几款轻薄的羽绒服吗?”

AI的回答也十分专业——不仅区分了“日常通勤轻薄款”和“户外运动专业款”,还详细介绍了每一款的材质、适用场景和温度范围。

过去要完成一轮购物流程,通常先去小红书或抖音搜“达人推荐”,再回到淘宝一个个比对。现在的AI万能搜感觉像把“小红书的种草力、AI的分析力和淘宝的购买力”都塞进了同一个页面,搜索、筛选、决策一步到位。

AI万能搜还提供“深度思考”和“购物偏好”两个选项。

记者实测发现,开启“购物偏好”后,AI的推荐会更贴合个人习惯——它能捕捉你最近浏览或购买过的品牌,并在新推荐中优先展示。

很明显,对于喜欢在社交媒体种草再回购物软件下单的攻略党来说,AI万能搜还是很方便的。

但AI也不是万能的,幻觉依然存在。

比如问它,“iPhone 17怎么买最划算?”AI很认真地列出了最佳购买时机和省钱组合方案,但并没有给出购买链接。那么换个问法,“最便宜的iPhone 17多少钱?”

这次它回答:“通过官方渠道购买、叠加国补和以旧换新后,最低到手价约5199元”,依旧没有附上链接。

当继续追问“哪里能买到”时,AI突然开始“胡言乱语”:“iPhone 17标准版最低到手价在3999元左右,即使双十一也难以达到5199元”,甚至还推荐了一些并不存在的购买方案。

整体来看,AI万能搜确实能在一定程度改变购物方式,它让搜索更智能、推荐更精准、路径更短,也让购物体验变得像一次“对话式决策”——问问题、得到答案、点链接、下单。

但它的缺点也相当明显:信息真实性和来源透明度仍需加强,尤其在涉及价格、渠道等具体内容时,AI很容易“想当然”。

大家在享受AI工具的同时,也要保留一点判断力,特别是购买大件时,还是应该多比对,以AI为参考,而不是轻信。

拍立淘识图“找低价”

市场扫描式智能导购

虽然AI万能搜暂时还不能帮你精准找到“最低价”,但你或许还可以试试拍立淘识图功能的“找低价”入口。

在淘宝首页点击搜索栏旁的相机图标,就能进入拍立淘识图页面。

右下角的悬浮球上写着“找低价”,点击它,系统会自动识别商品并在淘宝全站范围内进行同维度比价。

记者拿起手边的一个不锈钢杯子试了试。

几秒钟后,AI识图系统识别出多款相似商品,并自动完成比价。它共对比了2147款商品,还根据价格与品牌将结果划分为不同层级:193元至256.5元的日本进口品牌;32.9元至79元的智能或特色功能款;21.8元至50.22元的高性价比日用款。

AI甚至贴心地推荐了“304不锈钢保温杯”“双相不锈钢保温杯”等替代材质,并附上容量、保温性能等对照信息。与其说这是比价,不如说是一次“市场扫描式智能导购”

我又扫了一款奢侈品挎包。系统识别结果显示为同款专柜正品价格区间在14140.27元至35170元之间,AI特别提示:“均为品牌正品,多为海外直邮或旗舰店发货。”

但进一步观察后便可发现,售价最低的商品来自一家私人店铺,而排在其后的“淘宝全球购”渠道虽更可信,但版型略有差异,与拍摄的那款并非完全一致。

同时,系统也推荐了几款平价设计款包包,价格在119元至169元之间。对于预算有限、但在意风格相似度的用户来说,这种延伸推荐颇具参考价值。

由此看来,这项功能的优劣势同样明显:精准聚合同类商品,价格区间清晰,一目了然;通过识图算法实现“同款+相似款”联动,拓宽选择范围;缺点在于,其图像识别能力仍有待提升,部分结果仅为“相似”而非“同款”;并且对商品真伪与渠道可靠性判断有限,排序逻辑仍以价格为主;平价替代推荐虽有趣,但在品牌属性与品质匹配上仍有落差。

京言AI助手

导购结果略显僵化,差评吐槽更具象化

打开京东首页,在搜索栏的右下角可以看到“AI”按钮,点击进入后,界面与淘宝的AI万能搜颇为相似。

照例向它提出同一个问题,“能推荐几款轻薄的羽绒服吗?”

几秒后,AI直接给出5个品牌的具体产品,价格在139元至539元之间,并附上简短的选购建议,页面底部还可进一步查看“全部2900+相关商品”,点击任意一款即可跳转到详细介绍页面。整体体验虽然顺滑,但它的推荐显然比淘宝更“标准化”——商品类型偏少,个性化不足,AI感更浓,像是在与算法而非一个“懂你”的导购对话。

不过,京言AI助手在某些细节上做得更“理性”。

比如,它提供了两个很实用的功能:价格趋势和AI看评价。前者顾名思义,可以直观查看该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变化曲线;后者则通过自然语言分析消费者的评论内容,生成总结性意见。

例如在我查看的一款轻薄羽绒服下方,AI看评价中写着:“气味敏感者慎选。部分用户反馈‘鸭绒味残留’,建议通风晾晒或机洗后再穿;对气味敏感者,可优先考虑无味款。”这种信息比单纯的星级评分更具参考价值,让评论区的信息不再是“碎片化的吐槽”,而成为真正的选购参考。

除此之外,京言AI助手还支持多商品智能对比。

用户可以勾选几件商品,系统会从参数、总价、价格趋势等维度给出综合选购建议,对“选择困难症”用户来说,这无疑是福音——它帮你节省了大量切换页面、逐条比对的时间。

目前看来,京言AI助手在“智能”程度上还比不上淘宝,但京东即将在其App 16.0上线的“爱购”功能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变化。据京东介绍,该平台重构了电商的“人货场”连接方式。在传统搜索模式下,用户需要将模糊需求转化为精准关键词,而“爱购”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了从需求到方案的直接映射——用户只需描述“三口之家、厨房预留60cm宽度、喜欢风冷无霜”,系统就能生成包含产品对比、定制详情页的完整解决方案。

图片/ 淘宝  京东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“IT时报”(ID:vittimes),作者:贾天荣,36氪经授权发布。